李士祎:醬酒調整只是“淺蹲”,千元賽道機遇無限
2022-04-25
作者:編輯近日,以“傳承經典,致敬時代”為主題的仁懷·1935超級IP發布會以線上直播的形式圓滿舉辦。
此次發布會由仁懷醬酒集團主辦。中國酒業協會特邀常務理事、寶醞集團創始人、董事長兼總裁李士祎作為行業專家,受邀參加活動并發表主題演講。
李士祎以“趨勢已來 無懼調整”為主題,與廣大酒業同仁分享了他對醬酒行業的理解和判斷。
本文對演講觀點進行了整理,希望大家在李士祎“醬酒正經歷‘淺蹲’調整”的產業解讀中,保持信心、堅定信念,擁抱超級大單品,共創光明未來。
眾所周知,醬酒在經歷了持續升溫、井噴式發展后,2021年下半年開始出現降溫,市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。
伴隨著庫存、價格等問題的出現,許多人認為醬酒產業已進入深度調整,遇到了很大挑戰。通過和許多酒業同仁、酒商朋友、消費者群體深入溝通、綜合研判,我認為醬酒發展的大趨勢已經形成,對于調整不必過于擔心。
當前,醬酒產業正在回歸理性,進入更加健康的發展軌道;未來,醬酒產業依舊長期向好,充滿機遇,充滿希望。
新一輪調整期,醬酒回歸健康發展軌道
事實上,我們可以看到,醬酒產業過去十幾年呈現了周期性的發展規律。我們可以按照不同的時間節點,把醬酒的發展階段分為五個時期。
2010年之前,我們稱之為醬酒孕育期。盡管茅臺作為領軍企業在引領行業發展上做了很大貢獻,但醬酒受地域、生產周期和成本等各種因素影響,行業整體發展比較緩慢,市場規模較小。除茅臺之外,尚未形成有實力的產業集群。
2010年~2012年是醬酒熱潮期。茅臺的營收規模提速,成為市場引領者;郎酒躋身“百億俱樂部”。同時,茅臺鎮也出現了大規模的投資,大規模的擴產。
2013年開始,隨著“三公消費”受到限制,以及塑化劑事件的影響,中國白酒“從黃金10年”進入第一輪調整期, 2013~2015年不斷探底,行業整體價格倒掛現象嚴重,很多品牌在尋找新的出路,茅臺鎮也出現了大量窖池停產的局面。2016~2018年,醬酒產業開始從谷底回升。
隨著飛天茅臺全面順價,推動了醬香酒的快速發展,2018年醬酒開始進入瘋潮期。2021年,茅臺營收突破千億,習酒營收破百億,郎酒醬香營收破百億,國臺也實現了百億營收的飛躍。非醬酒企業、業外資本等進入醬香酒領域,醬酒進入瘋狂擴產期。
2021年8月份開始,醬酒進入了第二輪調整期,整體銷售增速放緩,但消費端依然在理性增長。渠道端的庫存增加,經銷商利潤大幅降低,甚至出現了價格倒掛的現象。
目前,大品牌依舊“一醬難求”,但多數的中小品牌遇到了困難,品類熱出現深度分化。未來會怎么樣?這個調整期是“深蹲”還是“淺蹲”?
我認為,醬酒的冬天,是三亞的冬天,不是東北的冬天,依然是有溫度的。這意味著醬酒正在回歸理性,回歸健康發展的軌道。
根基穩固 “淺蹲”中蘊含機遇
“危機”從來都是危中有機。醬酒的趨勢已來,醬酒的消費人群仍在持續擴大。消費是根基,消費人群的擴大保證了醬酒可持續發展。
同時,醬酒行業的投資熱并未結束,而是出現了分化,業外資本逐步退燒,產業資本的投資依然持續。真正的產業資本,對酒行業有深刻理解。
好的醬酒廠依然在持續擴產,建設新的釀酒設施;其他酒類的企業依然在進入醬酒領域,尋求新的投資、并購、擴容。投資從業外資本為主導轉化為酒類行業內資本,對行業更具長線思維,對產業更有承諾。
酒行業產業資本的持續進入,構建了醬酒長久發展的根基。醬酒的趨勢已然形成,并沒有隨著市場的遇冷而發生變化。
醬酒調整的表象是形成了一個“剪刀差”。過去,消費端增長15%-20%,銷售端成長80%-100%,“剪刀差”中間累積的就是庫存。現階段,消費依然在成長,但銷售的成長停滯了,其實是擠壓這一部分庫存,也就造成了目前渠道的不暢。
所以,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調整,如果消費端不喝了,這是根本調整,但顯然消費端沒有發生這樣的問題。
當渠道庫存逐步減少,能使整個渠道減少投機資本,回歸“酒是用來喝的”這樣一個本質訴求,整個醬酒產業就會回歸到健康可持續的發展軌道。
我們也可以看到,市場的調整是由外部環境所帶來的,這包括疫情、經濟的壓力,也包括在河南、山東、廣東等醬酒核心市場遇到的突發事件帶來的影響。
我們可以把這個調整當做“墩墩苗”,會讓醬酒未來的成長更有韌性,更有力量,也更加健康。
三大“壓艙石”護航,醬酒行業無懼調整
事實上,我們可以看到,醬酒產業過去十幾年呈現了周期性的發展規律。我們可以按照不同的時間節點,把醬酒的發展階段分為五個時期。
品類價值的高度
品類價值高度是醬酒行業的壓艙石,醬酒所引領的年份概念,工藝的復雜度,稀缺的產量,產地的高度局限、稀缺,有內涵的品牌故事,喝醬酒健康的屬性理念,已經獲得消費者認可,這構成了醬酒強大的消費基礎。
醬酒品類已經搶占了消費者認知的制高點。制高點還在,醬酒的壓艙石的狀態就不會改變,一定會繼續發展。
一超多強的品牌結構
同樣,經過爆發式發展,醬酒市場已經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品牌結構,這是醬酒行業的壓艙石。
以茅臺為代表的中國的千億企業是一超,百億級企業包括習酒、郎酒、國臺,我國10家百億級的酒類企業,醬香酒占了4家。另外,還有金沙、釣魚臺、珍酒等發展良好和有潛力的品牌。
同時還涌現出了醬酒“新勢力”,比如仁懷1935、首瓶與地球同框的醬酒——寶醞醬酒。這樣的新秀醬酒也在風起云涌中,具備了相當的根基,運營能力很好,品牌形象很健康。
總體來看,醬酒品牌一超多強的格局已經形成,還有若干后勁十足的新秀醬酒。眾人拾柴火焰高,一花獨放不是春,新秀迭出一定會推動整個醬酒行業持續發展。
領軍品牌價格穩定
領軍品牌——茅臺的批發價是醬酒行業的壓艙石,飛天茅臺的批發價站得非常穩,醬酒行業就有了一個“秤砣”,可以讓醬酒產業穩得住局面。
醬香酒的第二集團,郎酒、習酒、國臺、摘要、釣魚臺等企業在市場調整中遇到了更大的壓力。
茅臺作為“行業龍頭”頂得住,“第二集團”的路徑也很明確,哪個品牌、哪個單品率先理順價格,誰就能率先走出“三亞的冬天”,迎來新的“盛夏”。
醬酒行業趨勢的三個判斷
第一,醬酒短期遇冷,但中長期向好的趨勢不變。
第二,醬酒將進入系統化競爭階段,品牌、渠道、運營成為競爭關鍵要素。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,人均GDP超過1萬美金,消費更加理性、成熟,市場競爭公開透明,醬酒從品類競爭進入到系統化競爭階段。
在接下來的調整期,只靠“一招鮮”是不行的。品牌、渠道、產能、運營、推廣,多維一體化的系統能力是競爭的關鍵。所以經銷商伙伴在選擇產品的時候,更要看企業的系統能力。
第三,千元醬香迎來重大發展機遇。已經上市的茅臺1935、仁懷·1935,在千元醬香價位段上,具備非常獨特的競爭優勢。
疫情帶來了很多的挑戰,帶來了很多的不確定性,酒商在這樣一個情況下該怎么去發展?首先要減成本、控員額、控費用,將內部收窄,把有限的資源聚集起來,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。
另外,要找好平臺,找到能賺錢的產品。在調整期,選能賺錢的產品,這是制勝的關鍵。